- 上一篇:如何预防性传染病的发生
- 下一篇: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
打疫苗后的不良反应
1、打疫苗后的不良反应
1.1、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和发热。在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期间,重复接种未见持续增加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。对于使用单剂量免疫接种方案的2~5岁儿童,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婴儿,主要还是以一过性反应为主。
1.2、禁忌对本疫苗中任何成份过敏,或对白喉类毒素过敏者禁用。
2、打疫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
2.1、在接种之前,如果是小孩子的话,家长要给孩子洗澡,这样可以让接种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。不过,洗澡期间,家长要防止孩子着凉感冒,洗完澡之后要给孩子穿上宽松的衣服。接种前,家长需要准备好儿童预防接种证,并随身携带,到制定接种地点进行疫苗接种。如果孩子健康状况不是很好,那么必须要向医生说明,比如孩子患上慢性疾病、营养不良,发烧、过敏等情况,必须要让医生知道。说明情况之后,经医生检查没有危险之后才可以接种。
2.2、接种之后,家长不要带着孩子离开,要在接种地点观察半小时,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异常状况出现,才可离开。孩子刚刚接种疫苗,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,要悉心照顾孩子,让孩子多喝一些开水,多休息,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。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高烧、全身皮疹或者是其他异常状况,必须要带着孩子去医院治疗。
3、哪些人群不宜打疫苗
3.1、急性疾病: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,特别是发热在37.6℃以上者,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,应暂缓接种疫苗。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。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,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,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,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。
3.2、神经系统疾病: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,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,例如患有癫痫、脑病、癔症、脑炎后遗症、抽搐或惊厥等疾病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,谨慎接种疫苗。
3.3、过敏体质: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,造成发生严重异常反应。所谓过敏体质,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,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,出现相应症状,其中以过敏性皮疹很为常见。
宝宝自费疫苗要不要打
宝宝自费疫苗是属于自愿的二类疫苗,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是否接种。不过相当一部分自费疫苗都是很有必要的,比如流感疫苗、水痘疫苗、肺炎疫苗等,没有这些疫苗的保护,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就容易患上这些疾病,比如肺炎疫苗,较为健康的宝宝可以不用接种,但是体弱多病的宝宝就比较需要了。
还有一些高发的疾病也建议大家给宝宝注射相关疫苗,比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,也就是HIB疫苗,世界上已有20多个*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,而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,它会引起小儿肺炎和多种严重疾病,还是很有必要接种疫苗的。
另外,狂犬疫苗在一些情况下也很有必要,比如被动物咬伤,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%。
宝宝打疫苗后饮食注意事项
在饮食方面,民间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,如:主张给宝宝吃些小鱼、小虾或香菜之类的“发物”,意在让预防针“发”出来以取得疗效。另外一些家长则主张“忌口”,这也不能吃,那也不能吃,生怕干扰了预防针的效果。
其实,预防针一般是由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,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体,产生能杀灭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体来完成的,只要抗原达到一定数量时,身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抗病力,达到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目的,因此,即使吃“发物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至于“忌口”(如不能吃鸡蛋、鱼、水果等)更没有道理,因为打预防针与生病不同,注射疫苗后获得的抗病作用主要体现在抗体的质量上,而抗体实际上是一类特殊蛋白质,若能多吃点蛋、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,使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增多,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。若片面听信传言,造成宝宝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缺乏,反而削弱了预防针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