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奇是人的天性,挖掘大大小小的成功者,从新闻角度上自然可以理解。但试问,就一名考生来说,除了成为考场上的成功者,就没有其他成功的意义了吗?
什么时候,一次考试等于一辈子的成功了?那是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时代,是一个只有通过科举考试,人才能向上流动的时代;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只有做官才能发挥个人才智获得社会承认的时代;或者是一个人人只能当“一颗螺丝钉,一块垫脚砖”的时代,一个考进大学意味着就成为*干部,就可以“农转非”的时代;是一个考完之后你就几乎不能选择改变自己接下来的命运,几乎在一个岗位上干到退休的时代。
上述时代早已经过去,可惜那种时代滋生的惯性思维还在延续。人已经高高跃起,脑袋还停留在原处。钱理群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写到,教育只能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事业,也由此注定了教育者只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。盖因为教育的播种当在每时每刻,然而教育之成才与收获,却于遥远的未来。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说法。也正如罗素所说,人类的智慧,在于会为目前看起来无用的未来做准备。如果把人生比作高考,那么一辈子中每时每刻都在考试,而一辈子中每时每刻也都是阅卷评卷的过程,也许等到这一辈子走完,才会匆匆忙忙出来一个分数。
这是功利主义吗?或许是,或许也不是。因为人的活动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目的,有些可能明显,有些可能晦涩,那些隐而不彰的就成了“理想主义”。比如说高三时段,做一道数学题,可能就是为了考试时能够多拿几分。如果有一道题,考试永远不会考到,但对你逻辑思维有作用,老师应不应该教呢?再比如,学那些优美的文章,充满哲理的先贤之言,是不是为了高考很后的那篇作文呢?再进一步,那些永远不会考也没办法考的做人道理,那些成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常识,老师应不应该教呢?
从高考的“功利”来说,做这些对于分数的“无用功”是很不合算的,但从人一辈子的“功利”上来说,这是极为必须的。如何选择,就看人的智慧和对于人生的认识和感悟。
对于考分已出、正等待着学校招录的各位考生和家长们,我想说的是,高考只是高考,那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,但远不是全部。在一个日益活跃、多元、开放的社会中,将高考的成功定义为人生的成功,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又非常偷懒的办法。教育是一辈子的较量,人生更是一辈子的较量。高考的成功,可能只是你在人生路上比别人快走了几步。想凭一次考试就能决定命运?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!